客户端/小程序/APP
中国站
注册
免费试用

首页 / 新闻中心 / 电子合同专题页 / 新闻详情

入职签电子合同正规吗?

电子合同   2025-04-08
免费领取5份试用
免费试用
免费试用
去看看
按份数收费,量大优惠
优惠套餐
电子合同
去看看
企业用户实名认证领取
电子签章
电子签章
去看看
对接自己的业务系统
系统对接
系统对接
去看看

在杭州某互联网公司的人事部办公室,应届毕业生张晓雯面对入职邮件中的电子合同链接陷入犹豫。这个看似简单的点击动作,关系到未来三年的职业发展,她反复查阅《劳动法》却找不到关于电子合同的明确条款。这种场景正在全国数百万求职者中上演,202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,85%的规上企业已采用电子劳动合同系统。数字签约在颠覆传统用工模式的同时,也在挑战着公众对契约形式的固有认知。

Hr劳动合同


一、法律框架下的电子合同合规性

 我国《电子签名法》第3条明确规定,民事活动中的合同可以采用电子签名形式,但涉及人身关系、不动产权益转让等除外。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发布的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,符合《电子签名法》要求的电子劳动合同与纸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。北京互联网法院2022年审理的"李某诉某科技公司劳动争议案"中,法院当庭调取区块链存证的电子合同,认定其证据效力,成为电子劳动合同司法认定的典型案例。

 

 合规的电子合同系统需满足三项核心要素:真实身份认证(通过人脸识别、银行四要素验证等)、可靠电子签名(符合国密标准的数字证书)、完整存证链条(时间戳+区块链存证)。上海市人社局2023年公布的《电子劳动合同指引》要求,企业系统需接入国家电子合同备案平台,签约过程须包含强制阅读条款、二次确认等程序保障。

 

电子签名法

二、电子合同的双刃剑效应

 对求职者而言,电子签约系统实现了"入职秒办"的极致体验。深圳某跨境电商的人力总监王磊算过一笔账:传统纸质合同导致每位新员工入职平均耗费2.5小时,改用电子系统后缩短至15分钟。但便利背后暗藏风险:某招聘平台2023年调查报告显示,23%的求职者未仔细阅读电子合同条款,18%的受访者遭遇过合同条款"暗改"问题。

 

 企业端同样面临合规挑战。杭州某独角兽企业因使用未经认证的电子签约平台,在劳动仲裁中未能举证合同真实性,最终被判赔偿双倍工资差额。这种案例倒逼企业升级系统,头部电子合同平台法大大、e签宝的政企客户年增长率达67%,其区块链存证服务可确保合同从生成到归档全流程可追溯。

 

三、数字时代的契约理性

 求职者需要建立"三查"意识:查平台资质(是否具有《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》)、查签约流程(是否包含身份核验、条款确认环节)、查存证通道(是否提供独立的查验入口)。上海市劳动仲裁院建议,员工完成电子签约后应立即下载合同副本,并通过司法链等公共存证平台进行二次存证。

 

 企业合规管理应当构建三重防火墙:系统层面选择通过等保三级认证的平台,流程层面设置48小时签约冷静期,法务层面定期抽查合同样本。北京市海淀区人社局推行的"电子合同健康度评估"模型值得借鉴,从签约主体、技术规范、存证效力等12个维度进行合规评分。

 

 在数字经济重构劳动关系的今天,电子合同既是效率革命的产物,也是契约文明的数字载体。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》明确提出推广电子劳动合同应用。但技术的进步永远需要法治的护航,当我们在手机上轻点"确认签约"时,不仅是在完成一次数字交互,更是在参与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信用体系。正如中国政法大学劳动法研究所所长所言:"电子合同的正规性不在于形式本身,而在于其背后的法治框架和技术保障是否坚实。"


上一篇:多人签电子合同怎么签?数字化协作中的签约革命 下一篇:电子合同单方面签字生效吗
专业咨询顾问,为您提供1对1专属服务
免费试用

完善信息立即免费体验!

提交成功!

我们的顾问会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取得联系

继续浏览
关注专属顾问
获取1份数字化报告

微信咨询

在线客服

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

完善信息立即免费体验!

提交成功
客服人员e小宝将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取得联系开通使用哟~
关注专属顾问

获取1份数字化报告
请截图后再微信中打开
并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
您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了解我们的产品

icon
下载APP
icon
官网查看
icon
注册体验